关于自组织的几点疑问
发布日期:2017-09-27
文 张小峰
作为一个年轻咨询师,我个人对于自组织的了解,最早是从小米公司开始的。小米利用互联网和独特的商业模式,将自有的 MIUI 论坛和粉丝紧密地结合起来,并利用粉丝的力量,一起来优化整个小米系统。这种自我管理、自我驱动、自我优化的非官方组织,是我对“自组织”最早的认知。
后来我才发现,自组织这个词,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独有的,而是一种已然存在很长时间的组织形态和管控方式,所以, 又重新刷新了对“自组织”的认识高度。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组织的几点疑问:
第一,自组织是不是也算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?对于个人而言,自组织是否意味着企业建立了一种更加民主的管理方式, 在划分最小经营单元的前提下,基层能够自行决定经营方向、自行依据经营环境调整经营战略,自行决策并不断完善,这样一种自组织的方式是不是可以说一种自我管理的方式?
第二,自组织超越了组织概念本身, 还是只是在组织理论基础之上的,基于人性假设或者经营环境变革所优化出的一种管理方式?个人认为自组织其实仍然是组织概念下的一个分支,至于如何实现自组织的状态,则需要一些手段方法和技巧。
第三,以下一些实践是否属于自组织形态?
1. 社区区民自治的委员会。在商业小区里,经常会出现小区居民自我组织,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,集合起来,成立社区委员会,进行社区自治。
2. 基于互联网的一些自我组织。类似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,它们都是自我形成, 因为同一个目标、同一个兴趣或者同一条
感情纽带集结起来,共同去做一些事情, 当然,也是完全自治。这些基于互联网的自组织,最早仅仅只是一个想法或者一个倡议,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组织体系甚至已经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,这种自发形成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的组织形态,是不是也应该算互联网的自组织?
3.各类粉丝会、各类 NGO 组织,这些都是自发形成并固定运转的一些组织,个人认为也算自组织的一种类型。
此外,我还发现一些企业在内部的管理创新实践,是否也属于一种自组织式的管理?
1.韩都衣舍的“三人小组”模式。作为互联网原生品牌,韩都衣舍运行得非常好。韩都衣舍的每一款产品,从设计、生产、销售都以“三人产品小组”为核心, 企划、摄影、生产、营销、客服、物流等相关业务环节配合,全程数据化、精细化运营。现在韩都衣舍有 200 多个产品小组,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体,自主经营,又充满竞争。在最小的业务单元上, 产品小组实现了责权利的相对统一。然后定期根据销量进行产品小组排名,做得好的小组,企业平台加大支持力度;做得差的, 打散重新组团,这种组织形态,是不是算韩都衣舍在自组织方式下的一种尝试?
2.海尔的创客平台。个人一直觉得, 海尔是传统行业里对互联网最先知先觉的企业。在提出互联网转型后,海尔就推出了员工创客平台,鼓励员工创新,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去寻找一些新的商业机会。几个年轻人在海尔做了一款叫作“雷神”的游戏本,很快就成为了细分类目的冠军。这种自己把握客户需求、自己做策划、自己做营销和推广的方式,在我看来,应该也算一种自组织的管理形态。
此外,还比如华为的“铁三角”管理体系,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厂,前阵子最火的众筹,等,是不是企业在实践层面已经开始了自组织的管理方式?